年度盘点|来感受电院学子的榜样力量!
回首2022这极不平凡的一年,电院学子在一次次考验中锤炼本领、在一场场挑战中收获成长,在校园内的各个舞台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与使命,诠释着“选择了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涌现出了一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榜样。
★
上海高校“百个学生样板党支部”
★
博士生微波与天线党支部
博士生微波与天线党支部现共有正式党员44人,预备党员5人,入党申请人6人。支部立足专业特色和优势,以学术报国为目标导向;扎实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规范支部建设,全面提高党员培养质量,积极凝聚支部力量,创新师生支部共建机制,组织参观龙头企业,涵养党员学术志趣,深度融合产学教研,以共行实践为特色,强化党员使命担当,加强党建服务社会。支部曾获评上海市教委“党支部建设示范点”、2019与2021年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度校“优秀学生党支部”荣誉称号。近三年来,支部成员有八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选择高校或国家重点行业就业率为100%,共同为让中国的微波成为“永不消逝的电波”贡献智慧力量。
★
上海高校“百名学生党员标兵”
★
董 赫
董赫,电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师从刘盛云助理教授。曾获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全国一等奖、2020-2021学年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学生党员、2021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021-2022年度伊金霍洛旗五四表彰旗级优秀志愿者、校三好学生、青马党校优秀班干部等。
★
上海交通大学“学术之星”
★
过 悦 康
过悦康,电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周健军教授。研究方向是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设计,主要研究模拟数字转换器芯片。目前已发表/录用论文20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8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其中3项已授权。三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三次获得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全国一等奖。
研究生期间,他主要研究模数转换器(ADC)芯片设计,聚焦于通信系统中的高速宽带ADC。5G通信及向下兼容的移动终端系统,需要ADC可以满足低速高精度的2G通信要求,也能满足中等精度高速的5G通信要求。他在高速宽带ADC原始架构的基础上,通过参数自适应配置与系统架构可重构,提出多模可重构ADC,从架构层面满足了多模式通信协议的需求。在电路层面,他在“精度”与“速度”两个维度进行协同优化设计。通过提出零延时的非线性校准技术,在精度方面,ADC的无杂散动态范围可以被显著提升;在速度方面,系统可以运行在高速原始架构的最高速模式。基于系统层面与电路层面的优化设计,单颗ADC芯片可以兼容2G/3G/4G/5G多种通信协议。
张 倬 胜
张倬胜,电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赵海教授。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人机交互系统。以第一作者(含共同一作)在领域内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15篇,包括TPAMI(IF= 24.314)和TNNLS(IF= 14.255)。论文被引次数超过1800次,一作累计影响因子超过60,2篇第一作者论文入选Google Scholar Metrics 2022高被引榜单。2021年入选“全球AI华人新星百强”榜单,获得百度奖学金(全球10人),担任国内计算语言学旗舰会议CCL 2022学生研讨会共同主席。
博士在读期间,他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致力于构建具有人类语言认知能力的人机交互系统。针对现有系统存在的知识来源单一、缺乏常识、可解释性差等挑战,他从人类认知模式出发,探索计算语言学驱动的知识学习新范式,从“学什么”“怎么学”“怎么用”三个角度展开了系统性的研究:首先,将输入的自然语言文本进行结构化解析,得到语言标签,引导模型阅读文本时关注语言结构特点,提升模型的知识捕获能力。其次,在模型进行大量阅读时,使用句法结构信息,引导模型关注篇章中的关键信息,提升长文本理解能力。最后,在模型完成作答时,要求模型进行答案检查校验,给出作答依据,并拒绝不能回答的问题。基于以上成果,他研发的语言理解系统在国际权威阅读理解考试评测榜单取得超越人类分数的成绩,成果被应用于问答、对话、搜索引擎等常见场景。
★
上海交通大学“学术之星”提名
★
王 光 明
王光明,电院2018级直博生,师从王贺升教授。研究方向为非结构动态场景下的机器人感知与定位。博士期间共发表了17篇期刊会议论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6篇,一作SCI检索论文11篇(中科院1区期刊7篇,一作累计影响因子>110),一作会议论文5篇(CCF A两篇,CCF B三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其中已授权1项。连续两年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ETH 博士联培一年。
博士期间,他针对复杂环境中的空间动态未知性,在网络中引入几何的结构化先验。提出结构化动态点云序列卷积方案实现了高精度动态点云语义理解;提出带反向验证的全对全双注意力匹配机制,实现了厘米级的三维场景流估计;提出可学习的动态嵌入掩膜,以及由粗到细的掩膜和位姿细化策略,实现高精度的激光雷达里程计。针对复杂环境中大规模无序数据处理低效问题,结合投影感知几何先验提出无序点云数据的高效学习算子,突破对无序化动态数据的加速处理难题,实现了机器人感知定位相关任务上精度和效率的双提升。
★
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标兵
★
孔 心 怡
孔心怡,电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师从张建文副研究员。她致力于配电网新型电力变换器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电气顶刊论文1篇,SCI论文1篇,EI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学业成绩名列前茅,本硕期间均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唐立新奖学金,省级优秀毕业生。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开发智慧电能网联方案,应用于国家智慧网联示范工程和乡村振兴计划示范项目,铺就光伏惠民之路,作为项目负责人获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铜奖。她是班级团支书、党支部纪检委员、交大“青苗计划”优秀学员,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高校学生代表。她热情服务同学,认真开展工作,获评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她热心参与花博会、进博会志愿工作,服务时长百余小时;她用脚步丈量青春,参与基层调研、学科科普、招生宣传,获评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一等奖。
★
上海交通大学年度人物
★
郑 舟 宇
郑舟宇,中共党员,电院辅导员。今年3月,在校园封闭管理期间,担任东15学生宿舍楼楼长。作为第一个闭环管理楼栋楼长,他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一切从头开始思考探索,在完成相关人员转移后,辗转教学楼、校外隔离点,继续投入线上战疫服务工作,尽全力在一线用真情守护好在楼同学。在校期间,他曾获上海市优秀共青团员、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学生党员、优秀辅导员、三好学生、荣昶领导能力奖学金等荣誉。
★
上海交通大学年度人物提名
★
杨 健 程
杨健程,中共党员,电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倪冰冰教授。主要研究医学图像分析和3D计算机视觉,尤其关注肺癌筛查、诊断和治疗相关的AI临床应用。曾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PFL)和哈佛大学研究访问。已发表40余篇研究论文,包括Cancer Research / eBioMedicine / CVPR / MICCAI / NeurIPS等一作顶刊顶会。他联合创立了点内科技,带领算法团队从零到一打造了肺癌筛诊疗访全病程多组学AI解决方案。曾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博士生国家奖学金(三度),并入选AI华人新星百强榜单,未来医疗100强蔚澜奖,胡润U30中国创业领袖和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云帆奖。
★
凡·星励志人物典型
★
谭 涛
谭涛,电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师从李晓春教授。曾担任校学联主席团成员,连续三年担任开学典礼微电影《爸妈》主创,视频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等官方媒体广泛报道,累计超过200万播放量。他曾担任研支团团长,前往云南省洱源县三营镇支教一年,在支教学校建立了当地高中第一个社团教室,开设单片机编程课,教学航拍摄影,跟学生一起搭建影棚直播带货,累计完成700余课时的专业教学,带动3万余元的产品销售。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他始终坚持为他人服务,参加志愿者活动时长超过200小时,在学校疫情出现后,他主动请缨,前往楼栋驻楼,负责第一批返校同学的生活保障。曾获评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年度人物、优秀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支教期间所在支部获评洱源县五四红旗团支部,本人获评优秀支教志愿者、洱源职中优秀指导教师。
★
上海市高校团干部示范典型
★
王 丹 阳
王丹阳,电院2020级本科生,现为院团委组织部部长团成员。大一至今从事学生团务工作,组织并参与学院300个团支部、7000余名团员的团活动工作,帮助团支部进行班团建设,开展团务工作,指导团活动开展及智慧团建录入一千余次,指导十余个团支部获评校级优秀团日活动、优秀团改金项目、班团集体建设奖等奖项。担任班级团支书,组织各种团活动,所在团支部获得学校多项团活动相关奖项,获评“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政治立场坚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上海交通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学校”获得了“优秀班干部”称号,成为20级第一批预备党员。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并组织参与赴多地社会实践。作为上海交大阳光工程志愿者协会成员,参与暑期赴湖南支教活动;作为市青鸟计划志愿者,参与所在县区基层工作,并作为聊城市驻上海青鸟驿站副站长,积极推动在外学子与家乡的联络工作,搭建连接家乡与梦想的桥梁。在校园生活中,积极参与文体活动,曾担任院辩论队队长,所在队伍获得联合杯亚军。曾作为学生网络信息管理部成员,并加入中心组,为同学们解决网络问题,总服务时长超过300小时。
★
写下请战书的退伍大学生士兵
★
3月9日,校园因疫情原因暂时封控。电院退伍大学生士兵赵熙等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申请投入防疫工作。朴实而有力的话语,彰显着退伍军人的铁血担当,展现了电院学子的昂扬风貌。
★
就业典型
★
孙 一 唯
孙一唯,电院2022届博士研究生,师从陈建平教授、吴龟灵教授,从事微波光子跳频接收机研究。读博期间,她参与了多项项目,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并获得黄旭华奖学金、优秀学生党员等荣誉。孙一唯在个人经历、学科特色和家庭感召的影响下决心回到西部,投身航空航天事业。结合上海交大“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导师、学院领导老师的鼓励下,她选择了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从事研发设计工作。她希望将自己的青春、努力、智慧和热血化作一滴水,汇入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和助推西部崛起的“一带一路”建设的洪流中去。在2022届毕业生中,她是交大2022年就业协议的1号协议签订者,以身践行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立志扎根西部,航天报国。
左 发 兴
左发兴,电院2022届博士研究生,师从吴龟灵教授。毕业季来临,左发兴同学牢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和“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毅然签约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进行雷达技术的研究。十四所是中国雷达事业的发源地,国家诸多新型、高端雷达装备的始创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是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其研究的光纤时间频率传递技术对于增强雷达的探测精度具有显著作用,且前期具有与中电科的军工项目合作经验,这份工作可以使得其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左发兴同学始终牢记,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勇担责任使命,与祖国同向同行,投身到国家重点事业建设中去,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吕 佳 炜
吕佳炜,电院2022届博士研究生,师从程浩忠教授、张沈习副研究员。求学期间,他锚定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研究多区域能源资源协同优化配置方法;担任学院基层研究会学生负责人,多措并举营造基层就业氛围;历经助研、助管、助教多岗位锻炼,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年度人物提名(集体)、优秀学生党员等荣誉。毕业后,他奔赴政府公共部门工作,立志为我国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周 源
周源,电院2022届硕士研究生,师从金涵副教授。就读期间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二等奖学金、美的创见大赛一等奖、中国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华东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2022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周源在大厂实习期间就陆续收到多家互联网企业和研究所的offer,但他最终放弃优渥的条件,决定选择成为一名宁夏基层选调生,回到故土那片“金沙滩”做一名基层工作者,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他相信,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是此生最引以为傲的选择。“曾见先辈自强不息,滴热汗,洒热血,以爱国奋斗熔铸西迁精神;如今每一年回家都能看见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自己也能有机会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让那里真正成为一片沃土,哺育更多有生机有活力的生命。”
点亮“在看”,点赞2022电院榜样的力量!
来源丨电院学生办
编辑 | 浦颖婕 王振海 陈岳纬
责任编辑 | 张悦